close

作者Barton Biggs(2012年逝)在以描寫,自己在Morgan Stanley的工作和後來成立避險基金後的過程,做為開場,其中很大部分在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讀者可以身歷其境的感受基金經理人(尤其是用的是別人的身家財產)的那種龐大壓力。投資操作進退維谷,稍有不慎面臨的是客戶資金撤回,外人懷疑的眼光,隨後很有可能再也不會回到投資圈。作者在本書中後段描寫周遭的很多經理人的小故事,明星經理人其實就如其名"明星",績效好的馬上被捧上天,但十個有九個很快的會磒落,若隔年績效變差後,馬上失去明星的光環,有些甚至永遠的離開投資圈。

作者在的一個個故事背後其實真正要說的是投資該具備的心態和堅持,要持有什麼樣的理念去尋找投資標的。作者算是出身投資世家,當他有一天也想要踏入這個圈子時,他的父親給了他葛拉漢的"證券分析",當他整本讀完後,他的父親又給了他一本全新的並要他再讀一遍。還有他提及他的父親為他母親購買的股票清一色"價值型"股票的組合。這裏也許可以略為看出他的投資傾向。

作者認同擦鞋童理論,提出了幾個他常觀察的反指標,如岳母大人和基金銷售的熱度,也正因如此,他認為正確的投資時機點其實應該在資金流出之後,然後在資金流入到達最高峰時就開始要撤出了。

作者似乎對於富有的經理人豪奢的生活不表認同,他描述很多經理人成功後,追逐物質上的生活住在好區,購買飛機,打高爾夫,讓小孩上貴族學校及妻子擔任慈善董事,但太過投入上述的事物而拋棄本業真正該重視的事物之後,可能變成一場空。

作者提到回歸績效一事,很多成功經理人其實在某幾年的績效會不太好,甚至虧損,但後面伴隨著驚人的絕佳成績,所以要拉長時間來看所謂的平均績效,但過分要求年年都有驚人的倍數績效,他認為那是過高的期望,會注定失敗。這和我之前的想法類似:雖說投資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報酬率,但為了要彌補某幾年低落的報酬率,努力實現數年的超高報酬是必要的。

作者是華爾街傳奇經理人,操作幾十億資金,長期的驚人績效。或許作者定期的記錄投資記錄心得,長時間的閱讀會是一個很大的成功要件。書中提到每每泡沫到來,他提出看空的想法時,提前空頭佈局時,必需要忍受大眾的嘲諷眼光,但是不隨波逐流,堅持己見後,總會證明他正確的想法。他認為投資不適合團體合作,和一般公司並不同,成功的投資人往往都是鬼才,他們也許孤僻但絕對聰明,眼光精準,喜歡閱讀,想法會和一般人不同(這呼應了科斯托蘭尼所說的投資是一門藝術),另外他認為長期忍受工作上的孤獨和數年的投資低潮然後堅持正確的方向是成功相當重要的一個特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loveinve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